公司组织黄山的旅游,人很多,但去爬山总是乐意的。黄山也是一直想再去一次的地方,这回也是正合我意。
如今的黄山比起4年前来,人更多了,到处都要排队——上山的缆车排了2个小时,上莲花峰是排着长队慢慢地爬,一线天前更是排满了人要等一个多小时才能挪动…
不过黄山本身还是那座美丽的山。那天天气太好,完全没有云没有雾,站在莲花顶峰周围的怪石奇松一览无余;走到始信峰,各个角度的山谷都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,很好看。回想第一次的黄山行,当时整个黄山都围绕在雾中,各种怪石奇松都若隐若现,爬山时一会儿走进“云”中,一会儿又从云中出来,这一次的反差实在是明显。相比起来,我更喜欢朦胧的黄山,烟雾缭绕,美景隔着一层纱透给你看,更有韵味。但这回也不错,体验了另外一种黄山。还剩下冬天的黄山没见过,将来还会有一次黄山行吧。
在黄山市里逛了老街,一个类似于夫子庙或者城隍庙的地方,但倒也有自己的特色,一帮同事陪着“太后”的儿子逛街,很有意思。
这次的旅游还去了西递,明清徽派建筑的村落,感觉也不错。徽派建筑的方方的高墙、屋子里的天井、深深的窄巷,颇有一种怀旧的感觉。漫步其中,听着溪水潺潺,挺放松身心的。
一大堆人在一起玩,能在其中找到几个知心朋友陪伴,暂时忘却真实生活中的烦恼,大概就是旅游的意义了吧。
补照片~
一把刀的故事 – 第二次看《我爱桃花》
前年在南大礼堂看了“呼吸剧社”学生演员演的《我爱桃花》,当时的感觉就非常好。今年机缘巧合在上海买了明星版《我爱桃花》的话剧门票,于是有机会“重温”这部很有特点的话剧了。
说是重温,其实是全新的体验。美琪大剧院的舞台、布景、灯光、音乐都很精致。演员的表演很赞都很有特色,梅婷的形体动作非常优美,无论是走路、行礼、还是倒茶、挥剑,都显示着气质和时代特色;配角张婴的一段很有张力的“搞笑”演出更是博得满堂的笑声,那段戏里完全抢了主角的风头。
剧本还是那个剧本,只是第一次看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看“懂”,而且这次改编的剧本比起学生剧团用的感觉更有深度。刀,拔出来了,即使不见血,情也断了;即使插回刀鞘,事情却再也回不去了。桃花树下,她第一次说“我错了”,有人想到的是爱,却被人误解为恨,他说“我爱桃花,怎么会在桃花树下想到杀人呢?”其实也许爱恨都说不清楚吧。还是在桃花树下,她第二次说“我错了”,既是剧里的也是现实生活中的“我错了”,换来的也只能是保持礼数的冷淡和厌倦,让人倍感无奈。
说些轻松的东东吧,话剧也与时俱进,搞笑的段子里加上了诸如"Oh My Lady Gaga”, “内伊组特”, “朋友帮个忙好伐”之类的贴近现实的话,笑点不错。
松鼠会讲座- 人类特异的性象
很早之前就想参加科学松鼠会的活动了,之前的活动都在工作日白天,没时间去。这回有人类自然史系列的讲座(http://songshuhui.net/archives/35282.html),上海、杭州、南京、北京各一场,于是终于有机会真正参加一次松鼠会的活动了;)
讲座很有趣,在幽默中学术理论和哲学思考娓娓道来,王道还教授的水平不一般~
唯一可惜的是松鼠会只亮相了“姬十三”一个人,其他成员没有介绍。因为坐在了前排,退场时听到他们互相称呼“达文西”“猛犸”“八爪鱼”等熟悉的ID,本来还想认识一下的呢…
同去的同事写了一篇很不错的帖子,我就不重复劳动了,全文转载,补些图片~
—————-
一花一世界(http://xiaoruocyy.spaces.live.com/blog/cns!83A95ECC96C137D0!1239.entry)
周五下了班和Elieen,Yulei去听科学松鼠会的讲座。
讲的人是王道还,台湾的人类学研究学者。台湾学者大都非常提倡通识教育,也就是要文理兼通,最好再融会贯通至哲学领域。这个王道还也有这样的特征,但感觉还是人文学者,骨子里还有些愤青。
论题是关于人类特异的性象。主要论点是人类的两性关系不同于其它哺乳动物,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雄性不大需要负责任,而人类则是两性共同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,并且建立家庭关系,这一点上人类表现出了和其它哺乳动物不同,却和鸟类类似。
这论点回头看看也蛮显而易见的。但讲座的过程还是精彩,王道还颇为幽默。也举了些猩猩和猿类的社会组成方式来做类比。也去思考一些婚姻和爱情方面的问题。
他的一个观点是,当下婚姻之所以不再稳固,因为婚姻在19世纪前以巩固社会关系为目的和基础,而现在以爱情为基础,基础的变化导致离婚率变高。因为爱情不可靠。
观点之二,古人大都活到40岁,所以发誓海枯石烂相守到老,现代人却可以活到80岁,于是想想要和同一个人共同生活六十年,有点可怕。
观点之三,过去或者小城市,人的社会圈子是小的,多多少少活在大众舆论和八卦眼光中,这无形之中造成制约,凡事不便于轻举妄动。而现在尤其大城市,人几乎是活在陌生人当中的,于是这种无形的社会舆论壁垒也被打破了。
观点之四,人年轻的时候爱情多为色相吸引,然后又忙于跌打滚爬去应付那些成长的挫折,并不在意两性关系精神层面的深化。直至年老,社会地位巩固,可以思考这些问题了,偏偏色已衰。
还有些听起来确实有些道理也有些意思的观点。他也阐明,他是不相信爱情的。
同去的朋友也说这些听起来有些悲哀的观点是事实,并不是因为王道还悲观。
确实,人近三十,再加上走过的路,不由人不心里默认他这些话。爱情啊婚姻啊,到底该相信什么?或者都不可信?
我觉得讲座中的一对东西方对爱情的态度比较举得好。《金刚经》中说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《浮士德》中道,在一粒沙里看见世界,在一朵花里看见天堂。用在语境里,按我自己的理解,前者是说,其实根本没这回事儿,所以不要去管这些是是非非,东方式的无为洒脱;后者是说,是有这回事儿的,只是要用你的眼睛和心去感受,每一瞬间都可能是天堂。
听起来都不赖,我自己更喜欢后一种,一花一世界,人生毕竟是往前走,时时刻刻要有希望。
无题
今年没有正宗生日,不过农历生日是这个周六,就回家聚聚了。
以往回无锡都是周五晚上,不过今天早上有东方市民音乐会的“恢宏·勃拉姆斯专场”,早早地就买了票,为了犒劳自己,我选择听完音乐会再回家~
再次走进许久没有去过的东方艺术中心,心情有点复杂,里面除了大厅的展览和节目表,一切如故,唯一变化的是我们自己吧。早早地进入了音乐厅,人还不多,我还挺喜欢感受一个没多少人的大厅的。观察着陆陆续续进来了人们,有一个家长带着小孩过来感受音乐而小孩子似乎不愿意的,也有一家三口很happy地享受的;有或年轻或年迈一个人静静坐下的,也有一对对couple一起来听音乐的……
音乐会开始,首先是勃拉姆斯的“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”,某些旋律似曾相识,很有气势,也许“交响情人梦”里演奏过?音乐很赞,更赞的是小提琴独奏——陈瑞玲(Verena Chen),一个93年出生于德国的小女生,精通钢琴和小提琴,小小年纪就多次获奖,更举办过独奏音乐会、和一些德国的交响乐团合作过,大概算是天才了吧。这回是她首次和上海爱乐乐团合作。对于音乐其实我一窍不通,只是在现场听,看着独奏时一个人表演,看着指挥和乐团的合作,会有些不一样的感受。有时候想想人类还真伟大,居然能把这么多种乐器完美地融合在一个音乐中,作曲家的灵魂通过指挥由乐团演绎出来,给人震撼。
“主菜”过后是两首序曲,“悲剧序曲”和“学院庆典序曲”,据说这是指挥高健特意把序曲放在后面的,含意嘛,忘了,汗… 之后是谢幕,然后又演奏了两首曲子,气氛和感觉都很好~
听完音乐会,回到无锡老家,难得和父母亲戚们一起过了个农历生日,收了生日礼物,很开心。
快清明了,明天去扫墓,要去看看爷爷奶奶了。
“茶凉了,我去给你续上吧”
看了朋友推荐的一部电影《爱有来生》,一个简单却又有点让人感动的故事,一部画面、动作优美得让人迷恋的电影。
因为剧情的展开在之后,电影先带给我的是一颗千年银杏,一个大院子,一座小庙,一座风景美丽的开着杜鹃花的大山的美丽场景,以及,优雅的小玉。尤其是后者,俞飞鸿主演的小玉,一身旗袍,一举一动,无论是端坐着还是走路、点灯、沏茶,气质是如此优雅,就像那一壶清新的茶,给人享受。那种似乎与生俱来的气质应该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吧,很让人迷恋,让我想起了某人…
故事很简单,不愿投胎的阿明在银杏树下等待了阿九50年,在转世前的最后终于等到了来世的“她”,他平静地跟她诉说了他们的故事,看到了她今世的幸福,然后安静地离开。却挺让我感动,并不感动于前世的生离死别,而在于阿明在看到小玉之后,还能这么平静、微笑地讲着他们的故事,然后离开。有点像《暗恋桃花源》最后一幕的感觉。
也许有人会纠结,前世的的阿明爱上了不爱他的阿九,在尽了一切努力之后换来的仍然是一句冷冰冰的“茶凉了,我去给你续上吧”,终于逃避了出家了;而那之后阿九却又出现在他面前,甚至对他微笑了;而在他们可能可以真正开始新的生活的时候,生离死别了;于是阿明等了50年的阿九。其实我也不明白阿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,但我至少明白阿明的等待——那段感情他是无论如何也放不下的,只有当看到“阿九”真的幸福了,他才能静静地离开,真正地放下。